一小儿臂膊赤肿,发热作渴饮冷。面黧体瘦,或喜卧湿地,肾经之症也。
其外治之法,当用铁锈末调搽,或蟹黄涂之;或用麻油,或浸芒硝淋塌患处;或矾石末、紫苏末擦之;或人乳汁HT之,或无名异末水调敷;或用好花椒煎汤洗之;或生姜汁敷之;或干荷叶浓煎汤洗之,并效。初发∶有两三次出大小不一等,先出者先灌浆,后出者后灌浆,如水珠光泽。
余谓胃经有热,先用泻黄散二服,又用清胃散而愈。盖气喘发搐,乃肝火乘脾。
用涂患处,将细纸盖之。麻痘初出,咳嗽烦闷,呕逆清水,眼赤咽喉口舌生疮,用黄连杏仁汤。
汤民望先生云∶麻痘乃天行时气,热积于胃,胃主肌肉,故发于遍身,状如蚊子所啮。一小儿流注,溃后作泻,饮食难化,余谓脾气虚弱,用六君子汤而愈。
山药膏治两拗及小腹肿痛或痒,用山药研烂频敷患处,干则易之。毕姻后,朝寒暮热,形气倦怠,足心发热,气喘唾痰,仍用前二药,佐以六君子汤而愈。